本文中的微习惯重点针对准备DIY留学或正在海外的学弟学妹。
建议: 从大二开始,就可以对于科研/项目/实习/工作过程中的ideas,心得,成果进行实时记录。这些零散的笔记可以每一周/月做成总结成documents。这些documents将成为你发paper以及留学申请文书PS和CV的重要素材。很多学弟学妹选择申请季开始总结,将会损失大量信息,成为PS无亮点不饱满的一大因素。
我自己: 从大一开始这种方式,记录了10多本笔记。后转战onenote和evernote。
Bonus: 写paper和写PS/RP类拥有大量现成素材和idea,完全是水到渠成。
建议: 越不想做的事情,越放在第一位去做。逃避只会让你在后期处理中浪费更多精力和时间。专治拖延症。害了多少申请者,很多拖到deadline前一周或前几天才提交网申,心里还抱有希望。殊不知我在系里招办打工的时候,压着ddl交的几份材料基本都是直接扔的。
我自己: 博士期间遇到课题瓶颈,第一反应是逃避。出去旅游了一周,又各种找理由处理私事一周,压力没有任何缓解,局面变的更糟。遂一个月所有杂事全部推开,只做这一件事。
Bonus: 后连续发了3篇文章,现在坐等毕业。
建议: Highlight“有效”这两个字。对于出国在外的couple,人身财产安全可能让家人相对放心一些。这里主要针对single,尤其是学妹们。举几个的例子:
◆ 过度紧张:自己的表妹在greenwich读了一年master,因为害怕,一年基本0社交,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业和几个中国朋友身上。无数次邀请她来牛津耍都不愿意。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但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呢?
◆ 过度自信:朋友A住在牛津的summertown,白人house区,非常安全。经常路边有半新的自行车写着“plz keep it busy”,有种“道不拾遗”的感觉,于是非常傻逼的经常选择“夜不闭户”。住在flat里经常不锁就出门。结果去年12月份(估计快圣诞了黄鼠狼要囤货)就出了事,回去以后一片狼藉,pad,笔记本,钱包里现金都没了。报了警到现在也没消息,当时就说基本没戏因为没有CCTV。
◆ 防不胜防:过年期间的KCL女博士,从失联到确认死亡共10天时间,当时牛津各个群里都在发找人帖。可怜的女博士每天坚持跟自己父母视频,父母却不认识她在英国的任何一位朋友,也不知道她最新的住址。
我自己:
◆ 每次出门即使扔垃圾也要锁好门
◆ 每天无论多晚给家里群里发一条信息报平安
◆ 父母手里始终有2个在牛津要好朋友的联系方式
◆ 每换一次住址第一时间更新信息给2个要好朋友和父母
◆ 加班走夜路只走main road,或者约好结伴而行
Bonus: 高质量生活,有效保证安全,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家人安心。
建议: 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弟学妹在留学资源上简直贫乏到可怜。资源指两点: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留学申请过程中,光靠自己窝在宿舍各个论坛搜资源或者找个中介全全托管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成功申请者都具有良好的留学人脉资源,才能得到最及时的反馈和最准确的信息。对于有social phobia的同学而言,强迫自己社交可以从最基础开始,如从强迫1个月参加一次聚会开始,慢慢缩短周期,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脉圈有质的飞越。
我自己: 大学四年闭门造车。2012年研一开始从1W个不情愿到强迫自己入了各种学生组织包括GAUnion到自己组织各类聚会。
Bonus:
◆ 2015年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小伙伴互助,和前辈指点迷津。
◆ 社交场合认识的各学校各专业小伙伴(LSE,UCL,IC,EDIN,CAM,KCL等)纷纷加入我们。
建议: 国内申请的学弟学妹可以找外教或英语口语较好的小伙伴保持这种周期性聊天的习惯,长期坚持对于申请语言关和面试关将受益匪浅。
我自己: 2015年刚来英国说实话口语还是有一定障碍。一开始天天在家看不带字幕的英剧。后来一拍脑袋,身边全是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从主动找课题组鬼子聊天到现在强迫自己每周至少与1名native speaker chat over coffee。
Bonus:
◆ 帮学弟学妹面套各种小秘/prof毫无压力,轻车熟路,很多次聊的high了互相约了吃formal(牛津prof也是有college的)
◆ 一步步“连骗带哄”把3位牛津大学英国小伙伴拉入团队,如虎添翼
◆ 婚礼收到了11个国家小伙伴的祝福。
建议: 无论是正常大学学习生活还是忙碌的申请季,跟自己约定每天至少1hr做一些毫不相关的事情或收集一些看似没用的信息。也许改变你留学前途的机遇就在这1/24的时间内。举个栗子(可以百度):前几年有个少年在美服打撸啊撸,因为“不坑不喷,强行carry”遇一老外加好友。老外是stanford教授,直接当年给这个少年offer(当然这也属于听奇葩的)。
我自己: 每天至少逛一小时知乎,瞎逛,毫无目的地逛。
Bonus: 偶然发现留学版块实在鸡肋,干货太少,中介太多。遂行动起来帮助了tons of学弟学妹。
建议: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材是自信的基础。在牛津和英国这几年感觉身边的中国学生大多盈盈弱弱。记得很清楚,15年刚来牛津,办公室师兄说晚上从实验室出来那条路上经常被人从车里扔鸡蛋,看亚洲人好欺负。留学生其实就是体现国人素质的一个主要窗口。不仅是人文素质,也需要身体素质。
我自己: 每次健身房2小时,一周至少4次。有时候太忙11点多跑去puregym补。
Bonus: 原来是跟着基佬yallis一起练,现在是练的同时给很多中国朋友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