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牛津课堂 > 申请关

【申请关34】套磁信内容检测报告:“用心地敷衍”不“全聚德”就怪了!

日期:2021-07-07 11:25:13

image.png

首先,套磁对于录取前需要确定导师的项目作用非常大,录取后自动分配导师的项目不需要。

本人社科类博士在读,套磁是申请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被录取的概率,因此在这方面有一定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即将申请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提到套磁信很多同学都会去搜模板,大概率复制粘贴,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微调来进行套磁,那么今天我就从模板的使用角度来谈一谈套磁信的一大隐形误区:核心段落模板带过。

的确,网上一搜,套磁邮件模板随处可见,然而一个教授在每个申请季都会收到大量的套磁信,希望每个同学在直接复制粘贴模板的时候,都掂量一下自己这封信让教授“似曾相识”的概率有多大,收到同样“似曾相识”的“感谢咨询,欢迎报考”的模板回复就不会感到那么惊讶和沮丧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模板不可以用,毕竟邮件沟通有自己的一套社交礼仪,符合基本的规范,是一封套磁信的基本构成。比如先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再对教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论,借此引出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几大基本内容模块还是要有的。基本框架上跟着模板/常规走,没有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要避免套磁信中的核心段落使用套路敷衍而过的误区,这也是很多同学海投收获海据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image.png


举个例子,这是我在九牛曾经收到的一封套磁信初稿 (部分信息省略以保证学员隐私):

Prof XX,

I am XXX, currently studying at XXX, XXX.  

As I read from your CV, your rec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XXX. I’ve read some of your publications in the area of XXX. In my opinion, your work on XXX is really interesting. The method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XX are quite innovative. The findings on XXX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XXX.

Given my experience in XX, I want to do mo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or other related fields in my PhD study. Pursing a PhD degree at XXXX is my ideal choice and working with you can definitely further my academic development.

I wonder if you have any plan to recruit new students in XXX? Please kindly see my attached CV if you are interested.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XX

首先说明这封信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全文表达顺畅符合社交礼仪,一封套磁信的基本信息模块也都涉及了,很多同学满心期待海投出去的套磁信很可能就是长成这样。

如果同学的背景十分出众,方向跟教授高度匹配,同年的竞争又没有那么激烈,那么教授也许还是非常乐意跟你进行进一步交流。

但对于竞争激烈的牛校牛导,这样的一封套磁信恐怕难以抓住教授的注意力,而这封信的问题就出信息量本该巨大的核心段落使用套路带过,对读者没有产生真正的信息增量。

这封信中最为核心的段落是中间两段,一段是向教授的作品致敬,一段是借此引出自己的博士课题。然而仔细阅读这两段,会发现这位同学只是说了一些客套话,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首段分析 

比如第一段,夸奖教授的研究课题有趣、研究方法新颖、对领域贡献巨大,这些模板式的套路夸奖既抽象又空洞,没有任何实质性细节支撑,放在任何一个有所建树的导师和作品身上似乎都很合适,都是一些“正确但没有卵用”的套话,够引以此引起大佬的注意才真是小概率事件。

 中间段分析 

再看第二段,套话的味道更加浓郁,两句话几乎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仅仅是重复了我想要跟你读博这个套磁信最显而易见的目的,流于模板而丧失了诚意。

一个更具诚意的段落应该是呼应上一段对教授作品的点评,逻辑连贯的引出自己要做的研究课题。比如承接教授开辟的某个新的课题,进一步探索尝试某个方法或攻克某个教授提出的难题等,同时,此段还应当恰当地引用自己的研究履历,表明自己完成这项研究的前期基础。

这些强个人属性,他人不可替代的内容,才是真正的信息增量,才是引起教授回应的内容基础。


 总结 

因此,想要提升套磁的效果,增加信息量是非常关键的策略。这两个核心段落虽然长度有限,但内容却是需要高度个性化打造,并且建立在认真的学术思考和钻研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写好。

我自己在套磁的时候完全抵制海投战略,坚信宁缺毋滥,在选定方向匹配的教授之后,认真仔细的研读对方的作品,重点研读与我博士课题最为相关的作品,在套磁信中用具体详实的细节来体现我的学术理解力和思辨能力,以及未来的科研潜力。


 检验/提升套磁信内容的小技巧 

虽然这两个部分没有模板可以照搬,但分享给大家几个基本原则,来检验/提升套磁信的信息量:

一是“以小见大”原则,即这两段中是否出现了具体的、可考证的细节来支撑观点,比如上面这封信中提到的方法创新,那么创新点在哪里,与常规方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能够在一两句描述中戳中要害才是实力的体现。

第二个原则是“不可替代”原则,即段落中描述的信息是否可以轻松替换主角,内容依然成立?如果答案为是,则说明还是流于空洞,缺乏实质内容。

能够通过这两个基本原则检验的内容,基本上含金量也相应较高,也会让被模板套路轰炸的导师眼前一亮,愿意进一步交流。

最后,套磁本质上还是学术社交行为,只有学术实力和交流诚意相互加持的去模板化套磁,才可以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牛问津.gif


英国留学
美国留学
香港留学
欧洲留学
新加披留学
硕士留学
博士留学
免费留学评估
九牛专业顾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