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对21FALL申请者来说,硬件尚有改进的空间。申请初期的个人定位及硬件升级将直接决定最终申请时的选校定位及申请结果,对此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听:
本文主要谈谈作为硬件之一的GPA及你不知道的那些相关事实。
先说结论:
◆ overall GPA与科研能力基本无关,与学习能力大部分情况正相关
◆ major GPA与学习能力+情商相关
对于结论1,GPA的定义只针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课程。关于留学申请,此种制度适用于北美、澳洲、加拿大等国家,英国除了GPA,也用另一套等级制度(一等,二等一,etc)。因此,overall GPA大部分情况能够反映一个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吸收及应试能力,跟科研能力不相关。
对于结论2,国内高校大三开始专业科目成绩都是通过本学院授课老师评分的,也有可能就是你本科/研究生某项目课题的导师,所以如果想major GPA对今后申请留学有利,这时候就培养/发挥自己的情商吧。
关于这2点结论举几个例子:
◆ 硕士期间我的导师做的是能源材料。我在本科阶段就对热力学特别感兴趣,平时全窝在图书馆查热力学相关著作和文献(老板跟我谈自己科研的时候让我有点联想到钱学森)。我的课程除了材料热力学,门门刚达线,但人家本科就已经发了4篇一作SCI和各种其他期刊。
◆ 关于牛剑或G5申请,盛行卡GPA/成绩等级的谣言。我身边有太多GPA没到要求(但差得不多),且手头有文章or有经历or有牛推也申请到G5的学生案例,便知谣言不可信。
随便摘用一个学校的GPA要求:
reseach/professional experiences,这些才是你科研能力的体现,才是学校重点考虑的硬件,关于此方面误区解析,可以参考:
◆ 高分低能(低科研能力)的实例太多,各位身边应该都能拉出几个例子。比如我就是个科研大混子,本科绩点年级第一,硕士、博士期间虽然文章不少,但完全没有科研兴趣,也没有真正科研的实力。所以也奉劝学弟学妹不要被好看的GPA蒙蔽了双眼,跟今后做科研完全不挂钩的。
GPA对于申请master/PhD会有影响吗?答案是:会的!影响程度看本科/硕士阶段成果。(PS:硕士GPA,除非是海外硕士,否则对申请无用)
首先前文已经明确说明了GPA不是申请硬件,因此小小的分差可以申请argue。但是如果本科2.X/4.0的小伙伴,申专排/综排靠前的学校(包括牛剑G5)就很悬,目前能成功申请的案例无非几种:
◆ 科研/项目/实习成果丰富且优秀
◆ 真正的牛推
◆ 早期套磁成功并拿到课题组实习机会
◆ 面套成功
因此对于2021FALL目前GPA有大硬伤的学弟学妹,我有几点建议:
◆ 抓紧最后机会狂刷GPA;
◆ 看看本科major GPA能不能弥补 —— 有些学弟学妹的专业成绩突出,是很有用的;
◆ 看看本科overall/major排名:有些是专排5/220但GPA也低,是因为课程给分普遍低。此时有一个排名证明会非常有利;
◆ 狂刷实习项目;
◆ 狂刷科研项目;
◆ 狂刷高水平文章;
◆ 狂交流类项目;
◆ 提早进行有效套磁;
◆ 读一个master过渡。